前言
交貨期管理就是遵守與客戶簽訂的交貨期,按質、按量、按進度發(fā)貨,按計劃生產,統一控制。交貨期延誤將會導致許多直接后果:
第一,如果不能在預定的交貨日期內將貨物交付給客戶,將會給客戶的生產帶來困難。
第二,不能遵守合同,失去信用,就會失去客戶。
第三,由于生產現場交貨延遲,生產操作人員士氣低落。
第四,現場操作人員為了節(jié)省時間加班加點,如果經常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會因此病倒。
第五,交貨期管理不好的工廠不會有好的品質和降低成本管理。
一、交貨期作業(yè)及管制重點
交貨期管理不單是某一個部門的事,所以企業(yè)最好是設計一個管理流程及相關聯絡表單,就交貨期設定、交貨期變更及生產異常等做出一定的規(guī)范。
1.交貨期設定銷售部門依據“產能負荷分析”、“出貨日程表”及客戶需求,確定交貨期;生管部門依據“排程原則”及“產能負荷分析”編制生產計劃,確定交貨期;緊急訂單需先協調相關部門后,排定交貨期。
2.交貨期變更交貨期變更的形式有:提前、延后、取消三種。變更時,各相關部門應如此做:銷售部門發(fā)出“交貨期變更通知單”,通知相關部門;生管部門修改“交貨期預定表”,并發(fā)出“進度修訂通知單”,調整生產計劃。


3.生產異常生產異常是影響交貨期的主要因素,所以要做到:第一,依據對異常的原因分析,采取相應的對策。第二,規(guī)定影響交貨期的責任部門,向生管部門呈報“交貨期延誤報告書”,以便生管部門同銷售部門進行交貨期的修正。

二、縮短交貨期的方法
1.調整前后順序特定的品種優(yōu)先進行生產,但這種優(yōu)先要事前取得銷售部門的認可。
2.分批生產或同時生產同一訂單的生產數量分成幾批進行生產,首次的批量少點,以便盡快生產出來,這部分就能縮短交貨期,或用幾條流水線同時進行生產來達到縮短交貨期的目的。
3.縮短工程時間縮短安排工作的時間,排除工程上浪費時間的因素或在技術上下工夫加快加工速度以縮短工程時間。
三、交貨期延誤改善對策
交貨期延誤并非單單是生產部門的責任,銷售部門、研發(fā)部門、采購部門等方面的原因及相互溝通、協調的不善也可能導致產品生產延誤,影響交貨期。因此,每個部門都應查找原因,并制定相應的對策。
1.研發(fā)部門(1)原因1)出圖計劃拖后,后序工作的安排也跟著延遲。2)圖紙不齊全,使材料、零件的準備存在缺失,影響交貨期。3)突然更改修訂設計,導致生產混亂。4)小量試制尚未完成即開始批量投產。(2)改善對策1)編制設計工作的日程進度管理表,通過會議或日常督導進行進度控制。2)質或量的內部能力不足時,應尋求其他途徑,如委托外部具有能力者。3)當無法如期提供正式、齊全的設計圖紙(資料)時,可預先編制初期制程需要的圖紙(資料),以便先準備材料等,防止制程延遲。4)對設計圖紙(資料)的審核應認真負責,盡量避免中途的更改、修訂。5)推進設計的標準化,共用零件的標準化、規(guī)格化,減少設計的工作量。6)設計工作的分工,職責清晰、明確。
2.銷售部門
(1)
原因1)頻繁變更訂單或計劃。
2)隨意答應客戶的交貨期,致使期限極為緊迫。
3)無法把握客戶、市場需求,無法訂立明確的銷售預定計劃。
4)臨時增加或亟待即刻完成的訂單多。
5)有時銷售主管直接干涉生產部門運作,直接在現場指示作業(yè)。
(2)改善對策
1)用全局性、綜合性的觀點指導工作。
①交貨期應根據客戶的要求或預測,生產計劃應配合交貨要求,求得工作量(負荷)與生產能力的平衡。
②當工作量大于生產能力時,必須同客戶協商,若重新調整交貨期可行的話,從內部的加班計劃、人員計劃、機械設備計劃、外協計劃等方面著手。
③當工作量小于生產能力時,促進銷售活動,爭取更多的訂單。
2)改善銷售職能運作。
①定期召開產銷協調會議,改善銷售、生產兩個部門的關系,促進產銷一體化。
②要求生管部門定期編制現有的訂貨余額表、主要工程進度狀況表、余力表及基準日程表,提供給銷售部門,以便依此決定最適當的交貨日期。
③加強銷售部門人員的培訓,提高工作技能、業(yè)務能力。
④銷售部門應每月編制3~6個月的需求預測表,提供給生產部門作為中期生產計劃的參考。
⑤制定產品成交說明或規(guī)范,使訂單接洽逐步效率化。
⑥在商談之初就做成明確的記錄,交給客戶確認。
3.采購部門
(1)原因
1)所采購的材料或零件滯后入庫。
2)材料品質不良或不均,加工麻煩。
3)物料計劃不完善,需要的物料不夠,不需要的物料庫存一大堆。
4)外協的產品品質不良率高,數量不足。
(2)改善對策
1)進一步加強采購、外協管理,將其分為A、B、C三類,以A類作為重點管理對象,區(qū)分其主次,進行分類管理。
2)以統計方法調查供應商、外協廠商不良品發(fā)生狀況,確定重點管理廠家。
3)對重點管理對象,采取具體有效措施加以改善。
4.生產部門
(1)原因1)工序、負荷計劃的不完備。2)工序作業(yè)者和現場督導者之間產生對立或協調溝通不佳。3)工序間負荷與能力不平衡,中間半成品積壓。4)報告制度、日報系統不完善,因而無法掌握作業(yè)現場的實況。5)人員管理不到位,紀律性差、缺勤人數多等。6)工藝不成熟,品質管理欠缺,不良品多,致使進度落后。7)設備、工具管理不良,致使效率降低。8)作業(yè)的組織、配置不當。9)現場督導者的管理能力不足。
(2)改善對策1)針對工廠配置是否合理作出檢討。2)提高現場主管、督導者的管理能力。3)確定外協或外包政策。4)縮短生產周期。5)加強崗位、工序作業(yè)的規(guī)范化,制定作業(yè)指導書等,確保作業(yè)品質。6)加強教育訓練,促進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人際關系改進),使作業(yè)者的工作意愿提高。
四、對已延誤交貨期的補救方法
方法一:在知道要誤期時,先和不急著要的產品對換生產日期。方法二:延長作業(yè)時間(加班、休息日上班、兩班制、三班制等)。注意點:可通過以下方法及時發(fā)現貨期延誤情況:1)根據生產進度跟蹤表,比照實際生產數與計劃生產數之差。2)巡視生產現場,調查將要誤期的貨及誤期程度。方法三:分批生產,被分出來的部分就能挽回延誤的時間,使顧客先取得一定數量的產品。方法四:同時使用多條流水線生產。方法五:請求銷售、后勤等其他部門的支援,這樣等于增加了作業(yè)時間。方法六:委托其他工廠生產一部分。



